2021/05/2114723

#保險理賠

你知道共享機車也有保險嗎?

 

共享經濟正蓬勃發展,各種行業皆有代表性平台,如:共享公共單車Ubike、共享住宅Airbnb、共享汽車Uber,然而,身為機車王國的臺灣,當然也有共享機車。您是否有在都會區轉乘使用共享機車的經驗呢?
 
你懂共享機車嗎!
有別以往機車行定點式租借、歸還,共享機車透過共享平台App作為租借、歸還、發動、上鎖之工具,任何地點可隨租隨GO,租借計價不用再半日租或日租,而是以租借時間(分鐘)、里程計算費用,騎多少、付多少(Pay As You Drive),是否與里程計費保險的理論基礎相似呢?
里程計費保險是藉由APP程式或車載裝置(OBD)蒐集駕駛人行駛時間、里程,並依該行車紀錄計算保險費。
 
 
(資料來源:Go Share、WeMo、iRent)
 
 
比較市面上三家共享機車品牌,GoShare、WeMo、iRent,使用車種皆為電動機車,除能減少都會區的碳排放外,還可透過電動機車內的行車電腦與智慧型手機間進行資料(租用時間、行駛里程等)鏈結並回傳至共享機車平台。
 
您騎乘的共享機車有保險嗎?
三大共享機車品牌在六大直轄市皆為營運範圍,增加大眾運輸間轉乘的便利性,彌補了大眾運輸的最後一哩路,但社會大眾往往忽略騎乘共享機車時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保障,如發生事故機車的維修費用該由誰來負擔?共享機車平台有幫您投保哪些車輛保險?
 
以下為各位彙整三大共享機車品牌投保的風險保障:
 
 
 
註1、強制汽車責任保險:係政策性保險,以法律強制汽車所有人或駕駛人投保。保障範圍為第三人的身故、殘廢與體傷,並採無過失責任。
註2、駕駛人傷害險:係強制汽車責任保險附加險種,保障範圍發生單一汽車交通事故(自撞、自摔),導致駕駛人傷害、失能或死亡,保險金額與強制責任險相同。
註3、第三人體傷責任險:發生車禍事故時,造成第三人傷害或死亡,當駕駛人有肇事責任且賠償金額超過強制險時,可加保第三人責任險來彌補不足。
註4、第三人財損責任險:發生車禍事故時,造成對方車輛財物損失,當駕駛人有肇事責任時,強制險無法賠償財損,可加保第三人責任險來彌補不足。
註5、乘客傷害險:係第三人責任險附加條款,駕駛人發生意外事故,致乘坐或上下車之乘客傷害或死亡時,依法應負賠償責任而受賠償請求。
註6、車體損失險:保障範圍就是被保險汽車的毀損賠償,又可分為甲式、乙式、丙式、限額車對車碰撞險四種。
 
三家共享機車品牌皆有投保「強制汽車責任保險」以及「強制險附加駕駛人傷害險」。其中,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理賠對象為除我方駕駛以外的人員,保障範圍包含身故、失能及體傷;強制險附加駕駛人傷害險,理賠我方駕駛人「自摔、自撞」事故造成的體傷,保險金額與強制險相同。
 
另外,「第三人責任保險」分為第三人體傷責任險及第三人財損責任險,其中「第三人體傷責任險」,三家共享機車品牌投保金額相同(傷亡每一人最高200萬元、每一事故最高400萬元);「第三人財損責任險」投保金額分別是GoShare 20萬、WeMo 30萬、而iRent 50萬保額最高。除此之外,iRent有多附加「乘客傷害險」,針對乘客傷亡最高理賠200萬,雙載需求頻率較高的民眾可以多參考。
 
「車體損失險」部份,三家共享機車品牌皆無投保車體險,當車禍事故發生時,若肇責歸屬於「共享機車用戶」,共享機車平台業者會向用戶求償車體維修費用。
未來共享機車平台上面增加投保車體損失險的選項,將選擇權歸還給各位共享機車平台的用戶們,計費方式以分鐘(時間)或里程另外計算,您願意自費投保的接受度有少呢? 
 
推薦文章:
 
 
考資料:
2.WeMo